南山路跨鐵路橋2008年3月開工建設,2009年9月26日通車。南山橋對構建市區路網,拉開城市框架,完善城市功能,建設初具規模的現代城市,意義深遠。
和平東路跨鐵路橋
是城區橫跨合九鐵路第二座高架橋,全長890米,橋高21米,主橋長580米。于2012年6月28日正式通車。
和平橋
位于龍眠河區域桐城橋下游,橋長149米,橋寬28米,采用37+50+37米的3跨連續箱梁——聯過河,南側采用1孔13米的頸應力砼空心板梁,北側采用1孔8米鋼筋砼板梁;天然擴大基礎,重力式橋臺。2009年11月28日竣工。
廊橋
位于市區龍眠橋南側,橫跨龍眠河,為連接城區東西交通的人行橋。該橋東接沿河東路、健康路,西接沿河西路、商業步行街,全長約140米,寬8.1米,為五跨上承式拱橋,橋上設仿古亭廊,燈照設施齊全。2004年元月動工,2005年10月竣工。
位于紫來橋上游,屬海峰西路的組成部分,橫跨龍眠河,東連明秀路,西接文城東路,全長338米。海峰橋開工日期2008年3月26日,2009年3月竣工。
同安橋
同安橋是溝通城區南北方向的重要橋梁,初建于上世紀60年代拓寬于80年代,2010年5月就地重建。新設計的同安橋長104米,寬22.5米。該橋為單箱三室,為預應力混凝土V形連續鋼構橋,瀝青砼路面。
紫來橋
原名桐溪橋,曾名子來橋,良弼橋。橋長48米,寬4.5米,高4.6米,五孔四垛,用麻條石壘成。紫來橋取“紫氣東來”之意。曾幾度被毀,多次重修。1985年9月,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龍眠橋
始建于70年代末,橋長112米,共七跨,橋寬16米,連接桐城市東西城區的主要道路橋梁。90年代中期原地重建。
鐵路橋
建于1995年,合九線上橫跨龍眠河,和同安南路,東起大陳在莊,西抵廟墩。為當時桐城最長跨度大橋。
同康橋
也叫彩虹橋,位于同康路,系新206國道龍眠河跨河大橋。始建于上世紀90年代。
泮橋
欞星門內為文廟中軸線建筑群的第一進院,正中隔著泮池和狀元橋,與大成門相對。“泮池” 一名源于西周時諸侯設立的大學“泮宮”,狀如半月形。泮池上建跨池之橋,名泮橋,因泮水而得名,須狀元及第者方可從此橋跨過,故稱“狀元橋”。
向前大橋
落水橋
桐金路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