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子山為龍眠山余脈,位于桐城市區北約二公里,投子寺位于投子山頂。因其山形如鳳,故原山名為鳳凰山。寺鎮山巔,猶如落在鳳尾上,更有山上古木參天,山中泉水叮當,景色極為壯觀。投子寺古跡、圣景早已名揚內外。據傳寺的上下曾有“三鴉報曉”、“二虎巡廊”、“神霄宮”、“望湖亭”、“抽木井”諸。“抽木井”雖被填平,仍可復原。“趙州橋”、“卓錫泉”、西山石刻與碑刻等舊跡仍可識辨。古寺晨鐘,響徹山城田野,“投子曉鐘”被尊為桐城八景之首。
投子寺前身是個小廟叫“勝因寺”。后據傳,三國東吳軍師魯肅戰敗,投其子于山中之僧,此后山后、寺名亦因之更為“投子”二字。明代詩人劉與言有詩記其事:“三雄分漢鼎,效野戰群龍,將軍偶敗北,投子空山中”。
投子寺佛教文化源遠流長,是唐懿宗時興盛的密宗派寺院,屬密宗派第三代傳人。歷任主持都是高僧、名師,招收弟子遍及海內外。宋時擴修寺院,弘揚佛法,有寺地二面余,殿宇五百余間,四海朝拜,名揚天下。
《桐城縣志》載方明善《遇訓》瀏覽類記述:“投子寺詩詞豐富,明代寺中題有壁詩面數百首。”明嘉靖末(1568),為邑紳盛濂拆廟墳所廢。投子寺悠久的佛教文化,不僅飲譽神州,且蜚聲海外。
一九八六年,日本佛教界先后兩次組團來我國朝山,且指定要來我市投子寺。他們是由日本專家、教授、學者、佛教徒等一行廿多人組成的“日本考察團”,原是我國佛教密宗派第九代傳人流傳到日本的弟子,專程來桐城向產的第三代祖師圣地朝拜考察。
一九九五年三月,日本參善師來投子寺朝圣,他八十七歲高齡,且右肺切除,拒不坐轎,爬上山頂參拜佛祖圣地,其虔誠之心令人感嘆。
圖片:任國輝